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2030年機器人將取代2千萬個職缺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  


  英國知名民間研究與顧問機構「牛津經濟研究院」(Oxford Economics),二十六日發布經濟預測報告《機器人如何改變世界》,探討「自動化」對工作與生產力的影響。研究指出,機器人預計在二○三○年以前,取代全球制造業約八.五%勞動力,相當於兩千萬個職缺;推展「自動化」雖能有效帶動全球經濟成長,同時也會不成比例的淘汰低技術工作,惡化社會兩極對立與經濟不平等的情況。

  研究指出,二○一六年全球約有四十三%機器人用於汽車制造產業;機器人在一一年至一六年愈來愈能適應復雜的工作流程與環境,且平均售價降低十一%;過去二十年間,全球機器人的使用數量增加兩倍,來到兩百二十五萬台。研究預估,未來二十年的機器人數量將增加得更快,十年內就可能多達兩千萬台,且其中有一千四百萬台裝設在中國;統計顯示,中國當前已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,且每三個新機器人當中,就有一個裝設在中國

  研究評估,目前每新安裝一台機器人,平均能取代一.六名制造工人。「自動化」除顯著提高生產力、促進經濟成長,也可望創造新工作,但創造的新職缺數量與其取代的差不多,這也顯示機器人不會是工作殺手。不過,機器人取代人類就業機會的情況,將不會均勻分布在全球各地,即使在同一國家內,也不會均勻分布;低技術的工作更容易被機器人取代,因此更多居民從事低技術工作的地區,失業率將會更高,可能達到高技術工作地區失業率的兩倍。

  研究評估,如果全球機器人的使用數量在十年內提高三十%,全球的國內生產毛額(GDP)總值將因生產力提升而增加五兆美元。然而,總體經濟成長的同時,「自動化」也會造成社會兩極化與不平等的情況加劇惡化;低技術工作在貧困地區通常較為密集,但貧困地區無法公平受益於自動化創造的新工作機會。研究敦促政府應正視「自動化」在未來十年所帶來的社會負面影響。
點個贊吧!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29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12 秒